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开始抗病毒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众多,到底该不该治疗,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表面抗原阳性说明人体里“潜藏”有乙肝病毒, 既然体内有病毒存在,就应该尽早用药治疗,将病毒消灭,这似乎是不容置疑的事。但是,实际情况并非那么简单,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体内可能“潜藏”有多种病毒和细菌,乙肝病毒也可能就是其中一种,如果想尽一切办法, 将体内的病毒、细菌一扫而光,那是不可能的事。病毒、细菌潜藏在体内被称为病毒或细菌的携带状态,携带状态不是发病状态,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而不发病,自然也不属于病人。对于这些人群,预防是首要的,治疗是次要的。
潜伏期和窗口期有什么区别?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初出现症状和体征之间的这段时期。各种疾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数月或数年。 如禽类禽流感的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非典型性肺炎的潜伏期一般在4-10天,临床报告最短病例为1天,最长有20天,甚至有极个别病例达到28天。 一般认为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病毒的种类或者型别、病毒的致病性、病毒的数量、感染途径、被感染机体的免疫力以及其他非生理因素等有关。比如艾滋病病毒,经输血感染的剂量一般较大,所以潜伏期相对较短,而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剂量较小,因此潜伏期相对较长。 HBV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0天至6个月,也有报道28-160天,平均70-80天; HCV感染后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常为亚临床型,但输血后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0天到6个月,也有资料报道2-26周,平均8周; HIV感染后1到2个月内可能出现急性的症状和体征,随后进入较长期的无症状期,持续6-15年,平均8-10年,大量输血的可缩短至1-5年。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4周。 窗口期(window period) 指的是病毒感染后病毒出现在血液中直到可以检出足够多的相应病毒标志物(抗原或抗体)前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血清中无相应的抗原抗体标志物。各种病毒的窗口期是不一样的,一般所称的窗口期指的是检测到病毒抗体的时间,但抗原以及核酸检测同样存在窗口期,但时间大大缩短。 HBV、HCV、HIV的窗口期的时间分别为56、70和22天,P24抗原的窗口期平均为15天,而应用核酸技术,可分别将HBV、HCV、HIV的窗口期缩短为41、12、11天。相信随着检测的病毒标志物的不同,检测技术的提高,试剂的更新换代,灵敏度的提高,可大大缩短窗口期时间。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有哪些
慢性乙型肝炎经过系统的抗病毒、保肝、抗纤维化治疗,可控制疾病继续发展或恢复到携带者状态,生活、工作基本不受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到肝硬化,对身体危害较大,具体危害如下: 1、肝癌:大约3%的患者最终会发生肝癌; 2、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为水肿、腹水等,影响生活质量,预期生存率在5年左右。
|